儿童患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精神分裂症可发生于成年人和儿童,它是儿童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病。6 流行病学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较成人为低。据国外报道15岁以下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约0.14%~0.34。国内文献报道儿童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0.05%~0.08;,男女比率相差不多。起病于10岁以前者较少;10岁以后起病者显著增多。临床发现较小者为3岁,一般以12~14岁为多数。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吧!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1、先天性原因
儿童精神分裂的发病率随岁数而增长。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是青春期和成人期精神分裂症的延续,至今病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进行压力会促使有遗传信息素质的儿童发病,或可能与多巴胺代谢功能异常情况有关,但是我们没有被证实。中枢多巴胺能系统过度活动,(-)-去甲肾上腺素功能障碍,所有这些。有些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血浆多巴***β-羟化酶增高,而胆碱能系统受抑制。如果家族精神病史的发病率很高,这种遗传模式可能是通过基因遗传,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精神分裂症,那么他们的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除了先天原因,后天的成长环境、性格发展也是重要的诱因。儿童受到强烈精神创伤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升学未成等生活事件诱发精神分裂症者较为常见而且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病程的延续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本症患儿病前性格多为内向在性格偏异或不健全基础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发病的危险性。
2、遗传因素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族中有精神病遗传史的发生率较高(16%~64%)。
3、器质性因素
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较为常见。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延迟、神经系统检查有软体征和脑电图异常亦较多见,近年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儿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及波幅降低;头颅CT扫描、磁共振影像(MRI)等研究结果提示额叶、基底节、颞叶损害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
4、心理社会因素
若儿童受到强烈精神创伤,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升学未成等生活事件诱发精神分裂症者较为常见,而且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病程的延续及预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病前性格特征
患有本病的患儿性格多为内向,在性格偏异或不健全基础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发病的危险性。
6、生物化学因素
一般认为本症与中枢多巴***能系统活动过度去甲肾上腺素能功能不足有关。有些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血浆多巴***β-羟化酶增高,而胆碱能系统受抑制。